“2017年,我参与了《一种苯酚焦油裂解回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2018年,这个项目申报专利成功了,我不但拿到3000元的奖励,还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作为一名从一线化工操作工成功转岗的工程师,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技术部工艺组工程师喻波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公司激励计划更加完善了,像我这样参与项目获得奖金、晋升机会的员工还有很多。现在,我更加体会到对公司的归属感。”
喻波心里的“归属感”,正是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产改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聚焦产业工人渴望社会认同、期待职业晋升、实现岗位价值等现实需求,把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产改的一张名片,全面激活创新创效一线活水,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今年,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技术部还被评为扬州工人先锋号。
“项目化”研发 点燃企业创新引擎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职工队伍。自2006年成立以来,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就设有由机修、电气、化验、设备、工艺、IT七个专业组成的技术部,主要负责生产运行保障、产品研发、装置技改等工作。目前,该部门共有79名员工,多为80后、90后,约占公司员工25%。
在此基础上,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逐渐探索出一条“调研、小试、中试、放大、总结”的自主研发新模式,彻底打破管理、技术、生产岗位之间的身份壁垒,给所有员工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雄说:“管理人员提出设想、调研可行性、建项,技术部通过实验出具体操作方案,最后由一线员工在实践中收集数据、总结成文。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参与人数达70人以上。自2014年以来,我们公司以这种‘项目化’研发模式,已获得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

聚焦赋能成长 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人才出彩,产业才能更精彩。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聚焦赋能职工成长,通过广泛开展班组培训、师带徒、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促使职工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去年,56岁的技术部仪表主管许文兵带领4个徒弟攻克国外品牌DCS系统,自行设计硬件接线图、系统组态,成功终结了完全依赖国外专家5000元/天的技术服务时代。
此外,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还推出对创新成果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晋升通道,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2018年,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技术部仪表组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要求,充分利用催化废旧仪表,为公司节约资金约46万元,获得公司奖励2万元。去年,该组通过安全整改和技术整改,再次为公司节约资金55万元左右。许文兵笑着说:“能带着年轻一代学习,我觉得很荣幸。更高兴的是,钱刚这些年轻人现在都是工程师了。”
“一元”基金 增强产业工人幸福感
走进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门墙上“齐心、关心、决心”6个大字映入眼帘。技术部化验室工程师谌实说:“我们公司一直很关心员工,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外出旅游拓展、趣味运动会、读书分享会、健康体检等活动,来丰富我们业余生活。”
除拓宽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空间,引导广大职工用心工作、快乐生活外,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还围绕工人急难愁盼,推出了“一元基金”,为员工排忧解难。2011年,该公司一名女员工的儿子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失聪的疾病,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但这手术费用不菲,让一家人犯了难。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庆伟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其申请5万的救助资金,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她面临的难题。
如今的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创新理念遍地生花,近四年共计营业收入超百亿,多次获得扬州市“工业百强企业”、仪征市“特别贡献企业”等荣誉。